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三年。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二)课程设置和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单位开设,其中包含一门研究方法课;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鼓励硕士研究生跨专业或跨学科选修课程。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单位开设的课程,可由多位导师分别开设,但须统一教学内容。
硕士研究生须完成学术规范、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环节,不计入总学分,但纳入毕业答辩资格审核范围。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30学分。
(三)补修课程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是否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3门本科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情况对照现专业要求决定,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替代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四)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
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硕士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关键环节。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所有硕士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教育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为40学时以上,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要环节,但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须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累计1次以上。
(五)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程进行考试,选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记分。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的考核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表格、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给出等级制记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电分析化学
2、生物传感技术
3、分析仪器
4、微分离技术
5、无机新材料分析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 30 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 8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 7 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 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 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时间 任课教师 学位公共课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 The Outlin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1 第一学期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第一学年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 / 学位基础课 (必修) 高等无机化学A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A) 3 第二学期 岳琦 现代高分子化学 Modern Polymer Chemistry 3 第一学期 黄琨 现代测试技术及研究方法 Modern Testing Techniques and Research Methods 3 第一学期 何品刚 高等有机化学A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A) 3 第二学期 张剑波 学位专业课 (必修) 专业外语 Chemistry English 1 第一学期 何品刚 近代电化学分析 Advanced Electrochemistry and Electroanalysis 3 第二学期 鲜跃仲 光学分析与成像 Opt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2 第二学期 张闽、朱安伟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 Chemical Lab Safety and Related Laws & Regulations 2 第一学期 周锋 学位专业课 (选修) 色谱分离技术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ique 3 第一学期 叶建农 新能源材料 New Energy Materials 2 第一学期 张中海 分析化学前沿 Frontier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3 第一学期 田阳 分子振动光谱 Molecular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2 第一学期 李丽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 (选修) 催化研究方法 Catalysis Methods 3 第一学期 王媛媛
五、科研成果要求
(一)基本要求: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排名不含导师)在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或排名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排名不含导师),第一完成单位为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
(二)或有以下科研成果之一:
1.省部级论文成果、科研课题奖和学术竞赛的证书持有人。
2.参与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书中显见姓名,参与章节撰写不少于2万字)。
3.以第一作者身份收录在国际性或国家级学会年会上的学术会议论文。
4.已获专利申请号的完成人(排名为除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之外列前三位,即除导师之外排名第一的专利至少1项,排名第二的专利至少2项,排名第三的专利至少3项)。
六、学业考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在其毕业前最后一学期,需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学业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学分修满与否、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文献阅读能力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依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所修必修、选修以及跨专业选修等课程的总学分应满30学分。实践环节(教育实习)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表格、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给出等级制记分。文献阅读、写作规范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表格、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分别对给出等级制记分。
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包括学业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五学期进行。已通过学业考核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科研成果符合上述科研成果要求,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修完规定的各门课程,考试和考查合格,并通过中期考核后,应撰写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由硕士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独立或作为主要完成人设计、完成某一科研课题。论文撰写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实验数据充实可靠,符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学位论文要保证足够一年的工作时间。
硕士研究生须经硕士学位论文评阅(至少2位评阅人)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且必须本人亲自参加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3-5位答辩委员(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含副高级)组成。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方禹之.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M].上海: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2006.
祁景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马树芳.分析仪器原理与应用[M]. 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0.
董绍俊,车广礼,谢远武.化学修饰电极(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金利通,仝威,徐金瑞,方禹之.化学修饰电极[M]. 上海: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1992.
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陈义.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第二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严凤霞,王筱敏.现代光学仪器分析选论[M]. 上海: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出版社,1992.
分析化学、高校化学学报、中国化学等国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Chemical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核心专业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