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与修读年限
(一)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掌握在三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二)课程设置和考核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研究方法类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以一级学或二级学科为单位开设,其中包含一门研究方法课;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鼓励硕士研究生跨专业或跨学科选修课程。以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为单位开设的课程,可由多位导师分别开设,但须统一教学内容。
硕士研究生须完成学术规范、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环节,不计入总学分,但纳入毕业答辩资格审核范围。
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修满30学分。
各类课程具体设置结构见表1。
(三)补修课程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是否补修与本专业相关的2-3门本科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情况对照现专业要求决定,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但不能替代以上各项规定的学分。
(四)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
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硕士研究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关键环节。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包括教学实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论坛、竞赛等活动,所有硕士研究生须参加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教育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为40学时以上,所有硕士研究生均须参加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同时,文科研究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两周。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要环节,但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须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中,公开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累计1次以上。
(五)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程进行考试,选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记分。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的考核由研究生导师根据研究生提交的有关表格、材料并结合实际表现给出等级制记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化学课程与教材
2.化学教学心理学
3.化学实验教学
4.化学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5.竞赛化学原理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和研究方法类等公共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为本专业的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面向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结合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考核分考试和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计分。
跨专业入学(原则上本科专业与硕士专业跨一级学科可认定为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课程成绩和现专业要求决定是否补修本专业相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能替代规定的学分。
本专业应修总学分至少为 30分,且分项学分不低于以下要求,方可进入毕业论文答辩程序。
其中学位公共课的政治理论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科、医科研究生指定选修,1学分);公共外国语为4学分;《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自主学习,网上考核,不计算学分。
学位基础课至少应修满8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至少应修满7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至少应修满6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选修)至少应修2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中英文名称 学分 开课时 间 任课教师 学位公共课 (必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概论 The Outline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1 第一学期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4 第一学年 研究伦理与学术规范 Discipline and Ethics in Academic Research / / / 学位基础课(必修) 高等无机化学A 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A) 3 第二学期 岳琦 教育心理学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 第二学期 丁伟 化学教育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in Chemistry Education 3 第一学期 王祖浩 学位专业课(必修) 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 Chemistry Education 3 第一学期 丁伟 专业外语 Chemistry English 1 第一学期 导师 化学课程论专题 Chemistry Curriculum Theory 3 第二学期 王祖浩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 Chemical Lab Safety and Related Laws & Regulations 2 第一学期 周锋 学位专业课(选修) 化学发展史 The History of Chemistry 2 第二学期 吴敏 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 Modern Chemistry and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3 第二学期 占小红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Measure and assessment in chemistry education 2 第一学期 沈甸 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 (选修) 高等有机化学A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A 3 第二学期 张剑波 定量研究方法及软件应用 Quan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Software Application 2 杨向东
五、科研成果要求
基本要求:
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在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论文,或排名为第二作者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不作限定,即不要求必须为导师),第一完成单位为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
或有以下科研成果之一:
1. 省部级论文成果、科研课题奖和学术竞赛的证书持有人。
2. 参与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书中显见姓名,参与章节撰写不少于2万字)。
3. 以第一作者身份收录在国际性或国家级学会年会上的学术会议论文。
4. 已获专利申请号的完成人(排名为除导师或有关指导教师之外列前三位,即除导师之外排名第一的专利至少1项,排名第二的专利至少2项,排名第三的专利至少3项)。
补充说明:未达到基本要求的研究生,参照其他科研成果进行课程审核;若刊物不提供录用函的,需出具录用邮件及文章清样,并由导师签字认可。
六、中期考核及答辩资格审核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及相关规定,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末,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在其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对拟毕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的完成情况、文献阅读能力及学位论文开题情况。
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包括中期考核复核、学术活动审核和科研成果审核。
七、学位论文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在撰写论文前,必须广泛阅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创新观点,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学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做阶段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论文写作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时间,以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2.5—3万字。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1. John B. Best(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4.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祖浩,王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 王祖浩.化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8. 王祖浩,王程杰. 中学化学创新实验.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9. 菲利普( 王祖浩等译) 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10.王祖浩.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1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09.
12.威廉·维尔斯马(袁振国等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9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13.H. Eugene LeMay.Chemistry: Connections to our changing world. Prentice-Hall, 2002.
14.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Chemistry in the Community(fifth Edition).W.H.Freema, 2006.
15.Theodore Brown, etc.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Pearson Education,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