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物理化学专业本科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16-02-26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334

一、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系统深入和坚实宽厚的专业基础,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物理化学专业最新的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本专业研究手段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在化学前沿问题的探索中,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学术对话的能力、科研合作的精神;成为能独立从事物理化学科研、应用及教学工作,并在科学研究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培养方式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课程学习为主,所学课程要以本博直博的设置为标准;课程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以综合考核的结果作为能否进入第二阶段的依据。

第二阶段,通过资格考试和综合考核的研究生可进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享受博士生待遇,时间一般为三到四年;未通过资格考试的(包括自愿不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可按照同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继续进行培养,时间一般为一到二年。

本科直博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5-6年,可根据情况适当提前或延长,最长不超过6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分子筛催化

2.电化学催化与合成

3.多孔功能材料

4.功能材料与绿色催化

5.能源化工与绿色催化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学分要求

本科直博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至少选修3门,不少于8学分;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至少选修9门,不少于19学分;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本科直博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本科直博研究生在第三学期末(最迟于第四学期末)必须修完全部课程。

课程设置

注:除课程学习外,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上述各类学术活动与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皆为博士研究生必修环节,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成果要求

对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直博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及在有关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的要求,均应高于同专业四年制博士研究生要求,具体参照博士培养计划中科研训练要求。

本科直博研究生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至少正式发表SCISCIE索引(不含增刊和副刊)的论文2篇,且总影响因子达到4.0以上(包含4.0);或以排名第一(除导师之外)、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获正式授权发明专利1项,并且以第一作者、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影响因子达到1.0以上(包含1.0)的SCISCIE索引的论文1篇。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除了达到博士毕业所需工作量和博士毕业科研成果要求之外,所发表论文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理工科一级学科顶级期刊或在影响因子≧5.0的期刊上,且本人为以第一作者、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经导师同意后再由本人向研究生院提交申请,审批通过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六、学业考核

(一)年度报告。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二)资格考试。在第三学期末课程基本结束时,各院系组织对本科直博研究生进行资格考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科研能力和论文综述等,建议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办法。

(三)开题报告审核。博士研究生第二学年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院系和研究生院最迟在第五学期初进行考核。

(四)答辩资格审核。通过预答辩后,秋季毕业生须在每年4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每年10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本科直博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审核等。

七、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前必须作好拟选题研究项目的学术背景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检索,以保证将进行展开研究工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

(二)论文开题。通过中期考核者进行开题报告会,参加开题报告的研究生必须递交撰写完整的论文研究的计划书(含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计划和研究的计划进度、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前期工作的准备或基础,参考文献资料等),论文开题报告须根据“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审核标准”由学科组审议通过。

(三)论文撰写。在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或导师组成员报告研究进度,探讨和解决可能存在或出现的问题,直至学位论文的定稿。

(四)论文预答辩。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

(五)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答辩前应首先通过学校组织的“双盲”评阅,通过者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八、基本文献阅读书目

Robert A Alberty & Robert J.Silbeg. Physical Chemistry. 1997.

Paul C.Hiemenz. Principles of Colloid and Surface Chemistry. 1986.

Philip H.Rieger. Electrochemistry. 1994.

Robert E. Wyatt,John Z.H Zhang. Dynamics of Molecules and Chemical Reactions. 1996.

V.H.Smith, H.F.Schaefer & K.Morokuma. Applied Quantum Chemistry. 1986.

C.Ulicky & T.J.Kemp.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1992.

V.Balzani & L.Decola. Supra Molecular Chemistry. 1992.

L.A.Gribov & W.J.Orvileehomas. Theory and Methods of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Spectra. 1988.

Fowler & Relph. Statistical Thermoetodynamics. 1956.

P.W.Selwood. Magn Chemistry. 1956.

I. Chorkendorff &J.W.Niemantsverdriet. ConceptsofModernCatalysisandKinetic. wiley2003.

JensHagen. IndustrialCatalysis.wiley2006.

RogerArthurSheldon, IsabelArends & UlfHanefeld. GreenChemistryandCatalysis.wiley2007.

JiriCejka,AvelinoCorma,StaceyZones.ZeolitesandCatalysis:Synthesis,ReactionsandApplications.wiley2010.

甄开吉等.催化作用原理 (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2005.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