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位_硕士研究生_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_关联培养模板:2021级{一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院系(一级):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 院系(二级):无 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二级学科:应用化学 层次:硕士研究生 学习形式:全日制 培养类别:在校硕士 方向:无 年级:2023 专项计划:无 一、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目标,践行“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培养造就能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生产企业中从事教学、研究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德才兼备的应用化学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目标1.人才的基本定位; 培养具有深厚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科研兴趣和国际一流应用化学知识结构与学术素养的创新型科研人才。在此目标引领下,应用化学学科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养成、思维训练与价值塑造,不断提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 2.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遵纪守法。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 (2)具有应用化学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在应用化学领域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适应复杂环境,能够独立从事科研和创新工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运用外文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二级学科(专业)应用化学(081704) 四、毕业与学位要求毕业与学位授予要求(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点(观测点)及其内涵阐述 1.培养环节 1.1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在读期间要完成指定基本文献、书目的阅读。 1.2开题报告:对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拟解决问题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1.3学术活动: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 1.4实践环节与科研训练: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至少40学时。 1.5中期考核:考核各类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等完成情况。 2.创新成果 3.学位论文 论文评阅与答辩: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三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最多只能有一位专家同时为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 五、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1.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2. 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系统的理论学习、讲授与指导、课题研究与课外实践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跨系、跨校选课,邀请国内一流专家来校讲学指导。 应修最低总学分23学分。原则上,18个学时可计1学分。 六、学分要求1. 硕士研究生修读总学分:__≥23___。各类别学分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必修)6学分,学位公共课(选修)__2__学分,学位基础课__≥4__学分,学位专业课(必修)__≥5__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__≥4__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__2__学分。 2. 补修课程要求: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应当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本科专业的有关课程,所得学分记为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 3. 港澳台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 4. 国际留学硕士生可免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代之以修读《中国概况》或《中国文明导论》和汉语课程等有关课程。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的留学生毕业时,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 七、创新成果考核1.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排名不含导师)、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正式发表或接收SCI/SCIE/EI非综述类论文1篇; 2.或以第一发明人(排名不含导师)、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发明单位申请发明专利并进入实审阶段的专利1项; 3.或在读期间以第二作者(排名不含导师)、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为第一完成单位,正式发表或接收SCI/SCIE/EI非综述类论文2篇。 4.对于研究内容涉及保密无法撰写论文和申请专利的研究生,如未能达到以上成果要求,出具由校保密相关部门出具的保密凭证并经导师指导小组预答辩通过,导师作为其科研成果是否达到要求的负责人,审核是否通过科研成果要求。 5.补充说明: (1)截至科研成果审核,未达到科研成果要求的硕士生,不受理答辩申请。 (2)共同第一作者论文,排名位置为第一的完成人视为第一作者。 八、学位论文要求1.论文选题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应用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应属于本学科专业有关研究方向中的重要课题,对学科发展和产品开发应用有一定意义。 2.论文要求 论文的文献综述应全面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并能明确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工作部分应有一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量,有一定的创造性结果,至少有可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一篇以上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实验工作部分应做到实验数据真实、完整、可靠,并全部保留实验原始记录与相关测试谱图。 3.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要做到分析严谨、表达清楚、行文流畅。 4.论文评阅和答辩 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系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正式提出答辩申请。在举行答辩会前,论文必须通过两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须指出选题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观点有无新意、论证是否充分、方法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具有现实价值。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三名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最多只能有一位专家同时为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 九、必修课程教材课程名称 选用教材(含教材、教学参考书) 分子筛催化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徐如人、庞文琴、霍启升等著,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科学出版社,2015。 S. M. Auerbach, K. A. Carrado, P. K. Dutta, Handbook of Zeol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cel Dekker, Inc., 2003。 于吉红、闫文付主编,纳米多孔材料,科学出版社,2011。 谢在库等著,新结构高性能多孔材料,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化学品绿色合成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何鸣元 等著. 石油炼制和基础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化学. 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唐林生,冯柏成主编. 绿色精细化工概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绿色化学与化工 代表性教学参考书: 《Green Chemistry: Theory and Practice》, P.T. Anastas, J.C. Warn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绿色化学与化工》,闽恩泽、吴巍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Green Chemistry and processes》, Mukesh Doble, Anil Kumar Kruthiventi,科学出版社,2009。 十、基本文献阅读书目1. Jens Hagen. Industrial Catalysis. Wiley, 2006. 2. Roger A. Sheldon, Isabel Arends & Ulf Hanefeld. Green Chemistry and Catalysis. Wiley, 2007. 3. Jiri Cejka, Avelino Corma & Stacey Zones. Zeolites and Catalysis: Synthesis, Reactions and Applications. Wiley, 2010. 4. G. Ertl, H. Knüzinger, F. Schüth, J. Weitkamp (Editors), Handbook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Wiley-VCH, 2008. 5. 甄开吉.《催化作用原理》(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2005. 6. 闵恩泽. 《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我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7. Mukesh Doble, Anil Kumar Kruthiventi.《绿色化学与工程》(Gr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科学出版社,2009. 8. Andrzej Stankiewicz, Jacob A. Moulijn编著,王广全,刘学军,陈金花译. 《化工装置的再设计—过程强化》(Re-Engineering the Chemical Processing Plant—Process Intensification). 工业出版社,2012. 9. 王尚弟,孙俊全. 《催化剂工程导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 Herausgegeben von L. Ulický & T.J. Kemp.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Physical Chemistry. Ellis Horwood/Prentice-Hall, 1992. 11. I. Chorkendorff & J.W. Niemantsverdriet. Concepts of Modern Catalysis and Kinetics. Wiley, 2003. 12. Lucy Pryde Eubanks, Catherine H. Middlecamp.等编著,段连运等译.《化学与社会》(Chemistry in context -Applying Chemistry to Society).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3. 辛勤、徐杰主编,《现代催化化学》, 科学出版社,2016.9. 14. 辛勤、罗孟飞主编,《现代催化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9. 15. Albert Renken and Lioubov Kiwi-Minsker. Microstructured Catalytic Reactor. Adv. Catal., 53 (2012) 47-122. 课程设置已制定最少修读总学分:23 课程类别 | 最少修读学分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时间 | 面向二级学科 | 备注 | 学位公共课(必修) | 6 | 无 |
| 学位基础课(必修) | 4 |
|
|
|
|
|
| CHEM3011102066 | 化学实验室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Chemical Lab Safety and Related Laws & Regulations) | 1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1-9周 中北,10-18周 闵行 | CHET3011102002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进展(Fronti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学位专业课(必修) | 5 |
|
|
|
|
|
| CHEM3011102044 | 分子筛催化(Molecular Sieve and Catalysis)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CHET3011102003 | 化学品绿色合成(Green Synthesis of Chemicals)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CHEM3011102108 | 绿色碳科学基础与前沿(Fundamentals and Frontiers of Green Carbon Science)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学位专业课(选修) | 4 |
|
|
|
|
|
| CHET3011102004 | 化工与生活(Chemicals and life)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CHET3011102005 | 离子液体催化(Ionic Liquid Catalysis) | 2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中北 | CHET3011102006 | 生物催化工程(Bioreac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 3 | 第一学年秋季学期 |
| 闵行 | 跨学科或跨专业课程(选修) | 2 | 无 |
| 公共选修课(选修) | 2 | 无 |
|
培养环节环节 | 内容与要求 | 1.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考核 | (1)考核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要完成指定基本文献、书目的阅读。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修环节,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 | 2. 开题报告 | (1)准入条件 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学分。 (2)考核要求 开题报告论证工作重在对论文选题的新颖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拟解决问题的学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开题报告的考核结果分为通过、不通过。开题结束后,硕士生将开题报告表提交所在院系备案。未通过者,可申请2-3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开题;两次未通过者(含主动放弃者),按肄业处理。研究过程中,如论文课题出现重大变动的,应重新组织开题。 | 3. 学术活动 | (1)考核要求 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学科竞赛等。参加学术讨论和聆听学术报告的次数不少于30次。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纳入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 4. 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 (1)考核要求 包括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教学实习内容包括授课、辅导、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验、批改作业及实验报告、指导毕业论文等,教学实习或科研实践工作量累计至少40学时。 (2)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实践环节和科研基本能力训练为培养过程必要环节,考核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纳入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 5. 中期考核 | (1)准入条件 完成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 (2)考核要求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各类课程修读、基本文献阅读能力、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科研训练完成情况。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完成考核。 (3)考核结果及分流说明 以上各环节考核通过者,中期考核通过,否则为不通过。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毕业论文预答辩或答辩程序。不通过者,可作延长学习年限(最长5年)、结业或肄业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