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彭慧胜 教授-可穿戴的纤维状能源器件

发布日期:2014-12-18发布者:李艳艳浏览次数:174

报告题目:可穿戴的纤维状能源器件

报告人:彭慧胜 教授

报告时间: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上午 10:00

报告地点:j9九游会(中国)官方网站闵行校区化学楼135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彭慧胜,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副主任、先进材料实验室PI。1999年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本科毕业,2003年复旦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毕业,2006年美国Tulane大学化学工程博士毕业。2006年10月加入美国能源部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2008年10月回到复旦大学工作。迄今发表研究论文115篇,其中51篇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和Phys Rev Lett上。成果2次被Science、4次被Nature、7次被Nature子刊以“研究亮点”等专题报道, 2次被Nature集团评为月度“亚太地区十大研究亮点”,4次被Angew Chem Int Ed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获得国际国内发明专利47项,其中33项专利技术实现了转让。应邀担任8个国际期刊编委会主席、编辑和客座编辑,在5个国内外学术组织任职。指导的博士生获得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优秀博士生奖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青年化学家奖提名奖。获国内外学术荣誉与奖励25项,包括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美国能源部杰出创新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美国杜邦教授奖、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等。

报告内容:重点介绍一类新型纤维状的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与通常的平面结构相比,纤维状能源器件具有质量更轻、柔性更好、可集成等优点,并可通过纺织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在航空、航天、军事、医学、电子等广泛领域都显示了重要的应用。这些新型纤维状能源器件可望带来新的科技革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可穿戴设备被认为是下一个全球工业革命的突破口,但目前相对笨重的供能系统无法满足其轻质、柔性、可集成等综合性能要求,而新型纤维状能源器件可望解决上述瓶颈问题。


返回原图
/